close

水管理論(雛型)

 

將水管比喻成人之所存在,之所措其手足,該如何追求自由自在。

為了追求心理的喜樂,想要自由的活著,故有此理論

 

一條水管,擁有管壁以及在其中流動的水流,唯有將管壁調節成適合流量的大小,才能達到穩定的幸福。裡面的水流,也就是自我、自己、自我感覺、人格這種等等的東西,而管壁就是限制,限制自我水流自由自在的障礙,其理論為探討人該如何追求自我自由自在的精神狀態。

 

水管的源頭是生,結尾是死

 

裡面的水流(自我)是無跡可尋地,不同的人格所產生的管壁以及限制也都不盡相同,所以其中的水壓不同,水流量也非一成不變。

 

 

管壁:

元素─

1.
世間道德價值

2.
自我認為不該侵犯的事物,以及受到教育、生活面向、宗教信仰、
 經驗的影響,每個人對重要不可侵犯的定義不同,遵守的規範也不同。  (ex:有人覺得婚前性行為不行,有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;有人覺得貪污不行,有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)


狀態─

1.隨時面臨挑戰。如:經驗、悲劇、喜樂等等情緒上波動或者是經
 驗上的體悟,而對管壁所代表的限制感到不信任,甚至發生改變。

   
2.
管壁越是穩定,所代表的精神狀態就越穩定,精神生活更感自由
自適。

 

水流:

元素─

所謂生命的活力、生命的行為、生命一切自我意識的狀態。白話
一點就是人們所稱的自己,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是被逼著做自己不想做的事。舉凡一切自我行為都是在此之中。

狀態─

1.
不穩定的、自由的、隨心所欲的

   
2.
常常與管壁激烈對抗。 例如自己有其慾望想要做什麼事情,但
是礙於經驗社會或者種種外在原因,導致無法達成,感到不自由感,而與管壁激烈的碰撞追求,這種狀態姑且稱之為「不自由碰撞」

 

大致上就是要解決「不自由碰撞」所產生的一切問題

令人覺得煩悶、心情低落、達不到平靜穩定的精神狀態

 

 

我對這理論的疑問:

1.   是水流碰撞管壁,味追求自由而改變管壁狀況?

 

2.   自我假設成水流,那從這個自我出生之後,他的人生就已經有管壁加以約束了嗎?管壁是與生俱來存在的嗎?那管壁的演化呢?自始自中不曾改變嗎?

 

A:嬰兒出生之後應該有「生的本能」,其本能令他飢餓時覓食,甚至哭泣引起注意,生的本能也就是出生後嬰兒的管壁,而其後這個嬰兒成長,管壁也漸漸成長,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人們社會或大人的教育讓嬰兒的管壁漸漸形成,譬如說被教育成飯前洗手,但是與生俱來並不知道飯前要洗手,這條飯前洗手就備添加到管壁中,而跟隨著教育以及生活經驗的歷程,管壁會漸漸加粗加深,限制也越來越多,但是為什麼在孩提時代的自我不會感到拘束?不會感到不自由的枷鎖呢?原因是尚未「覺醒」在這之前也一定有上面所提到的「不自由碰撞」但是自我意識尚未覺醒,一切行為以管壁為基準,不會去反抗對抗管壁,甚至有人一輩子終身都活在管壁的領導之下。而覺醒則是自我意識成長到一定的階段,而欲追求自我意識所帶來的自由感,才能漸漸感受到管壁的厚度,而最終改變自身的管壁,將水流和管壁調節成最自然最舒適的比例。

 

 

 

缺失:

1.   沒有生與死的問題

2.   尚未解決情緒、空洞、虛無的內心所感受到的事物

3.   只有提供自在自適的自我該放置的位置

4.   對於人生遭遇到的問題只能消極的改變管壁去適應,成為變相的退步,只是往下流動而已。

5.   尚未解決人生目標以及目標達成之後的空虛感

6.   對於人的存在問題沒有加以探討

7.   對於人生在世所負的責任尚未釐清

8.   生命的意義只為自由的活著

 

 

結論:目前此理論雛型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,成為一套圭臬準則。只能解決人應該如何可以自由的活著,只能解決怎樣可以自由自在的存在世界上。

 

 

 寫於2009/08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winderwish 的頭像
winderwish

重蹈覆轍

winderw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